时间:2020-04-09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河南省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原网讯(记者 王红)全省中小学复学复课正在稳步有序推进。昨日,记者从省教育部门获悉,为减少疫情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心理问题和负面影响,我省下发通知,复学后,全省各中小学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帮助中小学生心理“复位”。 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复位”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冲击,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在前期心理健康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我省明确要求,复学后,全省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的心理“复位”。 通知要求,开学后,全省各中小学要第一时间开设专题心理讲座,指导各年级、各班级做好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全体教职工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危急干预培训,提高其观察与识别学生心理行为变化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正确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构建起家长、班级、年级、学校四级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对特殊需要学生可开展心理辅导 各中小学、各班级要通过班会活动、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疫情的恐慌、对学业的焦虑、对开学后自身健康的担忧等真实心理需求,共同商讨确定各班集体心理辅导主题。 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重大疫情危急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面向有亲友感染发病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因疫情导致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残疾、单亲等困境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心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必修课 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途径。我省要求,各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所需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 各地各学校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需求,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发适合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以及配套相关教学资源,构建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开设形式应以活动为主,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情景设计、问题辨析、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操作性为一体。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 心理辅导严格保护学生隐私 有效帮助学生心理“复位”,需要有效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省要求,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和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与管理,建好心理档案,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健康教师要利用心理辅导室,通过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困惑。 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其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循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倾向化。 心理教育重在日常潜移默化 班级是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心理教育日常潜移默化更具有良好效果。我省要求,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注重挖掘学科体系中蕴含的心理要素。 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注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等要素建设,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班会,在学生教育和辅导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特殊学生群里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给予必要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