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从山区县医院到粤东医疗新高地,解锁医联体“中大-粤东”路径 来源:中山大学
近日,我校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以下简称“粤东医院”)再传佳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先期投资3.69亿元的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医院建设向着辐射粤闽赣地区、有专科特色的高水平医院目标更近一步。 托管6年多以来,从二甲到三甲,从山区县医院到粤东医疗新高地,粤东医院在强基层建设中完成了华丽转身: · 年诊疗总人数、门急诊量同比增长一倍有余,三、四级手术量增长超过4倍。 · 医院危急重症诊治水平显著提高,“大病不出县”医改目标初步实现。
▲粤东医院“三甲”揭牌仪式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十四五”开局,回溯粤东医院的崛起历程,梳理“中大-粤东”的医联体建设路径,希望能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强基攻坚战,为如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华丽转身,从积贫积弱到跨区域影响力?
“去粤东医院看吧!”当邻居查出肝病的时候,福伯强烈建议。让他自动成为“宣传大使”的,不只是当地“看肝病到粤东医院”的品牌形象,更源于亲身就医经历。2014年,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确诊肝癌的他去广州做了射频消融的治疗,花了10余万元,两年多后,他肝脏又查出新发结节癌变,在粤东医院再次做了射频消融,除去医保报销,只自掏腰包一万余元。 “不只是做手术,以前整个梅州肝脏内科都比较弱,大部分重型肝炎都往广州送,现在粤东医院已经接近广州的治疗水平。”提起这些,粤东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二区区长、主任医师李干文颇有几分激动。 他介绍,肝脏内科2015年起单独成立病区,率先在全市开展肝癌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引进人工肝治疗等一系列肝病诊疗先进技术,还成立了肝脏疾病联合诊治中心、粤东首个妊娠乙肝母婴传播防治中心,开设妊娠肝病联合专科门诊等。去年,梅州市疑难重症肝病专科联盟成立,粤东医院是“盟主”。 肝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只是粤东医院发展的一个缩影。 六年砺剑,托管带给粤东医院触目可及的蜕变:内分泌科、肝病内科、精神心理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外科、甲乳外科、泌尿外科、内镜中心、输血科等科室陆续筹建并发展成熟;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托管六年来,医院科研立项185项,获资助金额162万元,比托管前增长250%;实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SCI论文等零的突破;学术论文登上国家级期刊、统计源期刊、SCI等的数量日益增多。 “现在,五华、大埔、龙川等地都有患者慕名前来,外县、外市的患者超过30%。”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志辉说起,医院正在获得跨区域的影响力,患者治愈后主动做“医托”的情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 这家曾经不甚起眼的县人民医院,已经逐步成长为市域医疗高地。
全权托管,开启1+1>2崛起之路
“事实证明,双方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密切的合作,完全可以实现‘1+1大于2’的强大合力。”回忆六年多的磨剑之路,我校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感慨,中山大学、梅州市、梅县区等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政策到资金全面支持,附属第三医院守正笃实,从人员到技术全情投入,终成就了粤东医院的快速崛起。 在多方的讲述里,我们拼凑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有魄力、有智慧的故事。 梅州市,户籍人口约500万,相当于广州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仅有1家三级甲等医院。梅县区,这个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的原中央苏区、著名革命老区,县医院一度陷入“方便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力不如三甲医院”的窘境。 这是2014年以前梅州市和梅县区真实的医疗图景。距离广州约400公里,车程要4个半小时,未通高铁,填平医疗洼地,让当地医院发展起来,成为关涉当地群众生命健康的核心诉求。 为寻求突破,2014年,梅州市、梅县区两级政府大刀阔斧,重新选址,按照三级甲等的标准建设了梅县人民医院的新院区,规划病床1500张,总投资达13.5亿元。但医疗的发展仅凭硬件投入还远远不够,找到适宜的合作伙伴、解决人的问题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难点。综合考虑后,当地政府将合作目标锁定在中山大学。我校将重任交给了有过成功托管岭南医院经验的附属第三医院。 是年2月,梅县区人民政府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合作签署托管协议,将建成后的梅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全权委托我校附属第三医院经营管理。至此,梅县人民医院正式更名为粤东医院。 “整个梅州只有一家三甲医院,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梅县又是革命老区,我们有责任帮它做强,而且这也有利于将医院的影响力延伸到粤东地区。”戎利民回忆,正是这些因素,让三院在当时接下全盘托管的担子。
路径探索,从垂直托管到分院区布局
托管开始,找到行之有效的帮扶路径成为新的难题。 “要想快速实现水平的飞跃式提升,就必须采用一种双方联系十分紧密的帮扶方式。”附属第三医院时任院长陈规划的想法得到了医院和中山大学的支持,经学校研究决定,最终选用了能充分发挥优势医疗资源效用的垂直托管模式。 2015年底,当戎利民接过指挥棒,出任附属第三医院院长,以他为首的新一届医院领导班子选择了延续这一模式,并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将粤东医院作为我校附属第三医院的一个分院区来布局。 在垂直托管-分院区布局模式下,附属第三医院从院本部委派专家担任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主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每月派出不少于20名来自各个学科的专家到粤东医院指导,并针对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定期委派院本部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2017年8月起,粤东医院从院本部聘任了21位专家教授作为双聘学科带头人,长期以来每个月至少有一周在粤东开展医疗工作。 同时,粤东医院所有科室均接受本部对应科室的垂直管理,部分行政科室及临床学科骨干力量均赴院本部接受严格的培训学习。 自2014年10月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以来,我校附属第三医院先后共派出240多名各领域专家到粤东医院长驻或短期指导,医院7名党委委员中就有2名是院本部长驻专家,粤东医院共享院本部60多个科室的医疗资源。 这最大限度地打通了资源共享路径,为当地解决了限制发展最关键的人才问题,并迅速打破理念落后的发展桎梏。 “我们病理科就是在这种垂直托管和分院区管理模式下脱胎换骨。”粤东医院病理科负责人古建雄描述。他做了10来年病理医生,能看的还是常见病的标本,不是没有进取心,只是医院收治的病人数、能接触到的病种十分有限,对于必须靠病例量堆积完成“升级打怪”的病理科医生来说,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托管后,古建雄作为粤东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得到了去附属第三医院本部进修一年的机遇。“病例非常多,学习的氛围也很浓厚,到了晚上十点,依然有住院医师在看标本,自己的学习热情也被点燃,掌握了许多检测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抗体标记抗原、特殊染色体等。” “粤东医院病理科的每个医生和技术员都来三院本部轮训过。”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邵春奎说。作为双聘学科带头人,他到现在仍坚持每周给粤东医院的病理医生进行一次视频连线授课,平时有学术会议,也会尽量带粤东医院的医生参加。直到现在,附属第三医院还派出一名病理科主治医师长期驻守粤东医院。 长年培植下,粤东医院病理科也已经获得了跨区域的影响力。医院分子诊断室通过梅州市卫健局验证,挂牌梅州市分子诊断中心,吸引了粤闽赣边区的患者前来就诊。2020年,粤东医院病理诊断达到一万多例。
以创促建,“创三甲”带来的全面提升
如果说,垂直托管和分院区布局是找对了路径,那以创促建则是找对了抓手。 在签订托管协议时,双方就有一个共识:希望能在3-5年内,把粤东医院建设成为具有三甲水平的医院。对一家县医院而言,这存在相当难度,但附属第三医院过往曾有过成功帮助罗定市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的经验,也并非事不可为。 于是,在经历了附属第三医院下沉专家团队2年托管后,粤东医院在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11月,粤东医院正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创三甲”行动,粤东医院常务副院长陈燕铭和副院长黑子清受命跟进。 “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注重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促使各种制度落地和不断完善的最好契机。创三甲本质是以创促建,促成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流程的全面梳理。”戎利民表示。 我校附属第三医院派驻专家团队与粤东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战500多个日夜,制定、修订系列规范性文件,梳理完善管理制度近800项、应急预案60项,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培训和考核近3000场,完成PDCA项目近200个。全院总动员之下,通过不断查漏补缺、持续改进,医院行政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得到全方位大踏步前进,患者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2018年6月20日,粤东医院正式被确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由于托管粤东医院的成功经验,在广梅开发区医院投入使用时,当地政府再度向附属第三医院伸出橄榄枝,2018年2月双方签订托管协议。而在广梅开发区医院的托管中,发挥主力作用的正是已经成长起来的粤东医院。从被帮扶到有余力为外界输血,再次印证了这所当年县二甲医院在有效帮扶下的华丽逆袭。
内生动力,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总结粤东医院取得今日发展成效的经验,我校附属第三医院托管团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因素:激发出当地医生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思维上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弯。 “托管不是拉着老牛去喝水、捉着脖子喂食,我们一次能派出的医生有限,最多也就是几十个,而粤东院区自己有一千多名职工,本土力量才是医院发展的主力军。”戎利民谈到,这是托管团队的共识。 接手之初,帮扶管理团队便在粤东医院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头脑风暴”。附属第三医院原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教授李刚担任粤东医院首任执行院长。在恳谈会上,附属第三医院提出前期“不拿走一分钱,支持老区建设”的方案,打消了本地职工的顾虑;以“规范制度建设,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培训会、讨论会全员覆盖,职工们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各抒己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院领导当场协调,给出解决方案,激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李刚收到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深度对接也选择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对主动提出需求的科室,院本部精心挑选博士学历、副主任医师以上甚至学科带头人担任科主任,精兵强将很快以实力赢得当地医务人员的信任,他们多数持续驻守粤东一年也给了当地“人在心也在”的定心丸。一段时间后,一些心有顾忌、持观望态度的科室,看到原本比肩的兄弟科室水平明显提升,主动扭转了观念,要求接受帮扶。 对院本部而言,派出的专家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所在科室拓宽了发展平台,扩大了影响力。这也再次激发了本部临床科室和派出专家的积极性。多管齐下,隔阂迅速打破,双方进入良性合作循环。 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及院长助理黑子清在相继接任后,通过坚持定期开展讲座、促成科室业务学习制度化、将学习成果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继续强化当地医务人员对中大文化、三院精神的价值认同和自我认同,推动当地职工“勤练内功”,为粤东医院本地战队的成长持续发力。 一些明显的改变在医院发生:空闲时间,医生更愿意看书学习,而不是打牌吹水;同事之间,有时候会为了争论一个医学问题面红耳赤,但过后依然气氛融洽;护士走路都习惯了一路小跑,工作时主动性明显高了。 “三院的教授对自己要求很高,不断学习钻研,我们看得多了,自然也会受到熏陶。”粤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谢志辉说。 2014年12月,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金来就下沉到粤东医院,直到现在,60多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周日晚赶赴梅州,周一出门诊、查房,做疑难手术。在手把手带教中,当地医生成长起来,心脏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等都能独立完成,也更有学习和钻研的动力。
▲刘金来在粤东医院参与义诊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2020年底,粤东医院接收了一名70多岁、长期承受反复胸痛折磨的患者,血管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最后是谢志辉主刀做了逆向介入手术。“逆向通血管很多大医院都还做不了,我以前想都不敢想。”他感慨。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内生动力的触发,也带来巨大的效应:医院已经成长出了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梯队,现有职工1227人,其中,正高职称32人,副高职称人158,中级职称322人。
现代管理,继续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而今的粤东医院面前,一幅更宏大高远的蓝图,正在有序展开。 2020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中,该院总共收治确诊患者7名,治愈率100%、零死亡、医护零感染、患者零复阳。省、市卫健委专家组来院检查工作时均表示,粤东医院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和诊疗救治方案堪称梅州市最严格,是当之无愧的当地最高标准。同年,医院获评“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粤东医院最后一名新冠确诊病例治愈出院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事实上,粤东医院起初并没有列入定点收治医院名单。在做足抗疫准备后,黑子清主动邀请梅州市政府组织专家组到院考察。一栋独立的为收治传染性疾病而设的肝病大楼,三区分离的隔离病区、可以安放150张床位的标准病房,场地已经腾空,人员随时就位。考察结束后,梅州向省里汇报了情况,粤东医院顺利增补,实施集中收治后,梅州也成为唯一拥有两家定点收治医院的地市。 “我们还是率先在大便中检测到核酸阳性的医院,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提起这个,李干文仍十分激动。 关键时刻能够主动请战,战之能胜,是医院实力水平和担当情怀的见证。
▲指导部署粤东医院抗疫工作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成绩也有亮眼的数据说话:2019年底,医院年诊疗总人数增长133%,出院病人增长97.7%,门急诊量同比增长134%,手术总量增长201.8%,其中三、四级手术分别增长340.2%、1587.7%。2020年,在疫情影响、兼主动请缨成为定点收治医院的情况下,医院各项数据依然蔚为可观。 1+1>2仍在继续,托管团队仍在锐意进取,推动粤东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之路结出更多硕果。 2017年以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升级,HIS、LIS、PACS 等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综合监管、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挂号、付费等就诊流程更加便利。 2019年开始,在黑子清的主导下,医院引进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平衡计分卡”管理模式,从与医院发展相关的几百项内容中,重点挑选出包括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调整健康管理模式等30个内容作为关键事项,医院每年和管理层签订责任书、责任状等并加强考核,将愿景转化为战略,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不断促进财务管理、患者服务、内部流程、员工学习成长等四个维度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上做出有效探索。 适宜的合作伙伴、正确的帮扶路径、本土战队的培育、学科的前瞻性布局、制度流程的再造、现代化管理的引领,在医联体的有力支撑下,如今的粤东医院,视野更广阔、格局更高远,综合实力不断攀升。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让粤东医院和三院本部实现信息系统无缝对接,让它在三院分院区的路上再进一步,让梅州地区的患者更便利、更好地享受院本部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提升当地危急重症诊治水平,推动分级诊疗政策深入落实,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戎利民表示。
|
上一篇:五个融合|全面推动“五个融合” 培养卓越口腔医学人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