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社”无形 “学”无尽,这位上大博士生奋楫于科研浪潮中 来源:上海大学
?· — ·? 他敢于尝试,坚定心中理想 清晰规划,追逐心之所向 执着前行,奔赴下一场山海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校长奖学金 获得者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 2018级博士研究生 袁博
(袁博与导师) ?人物名片 袁博,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张海东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等。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3篇(2篇CSSCI刊物),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社会发展研究》2019年第4期的文章《中产陷落:美国新阶级社会的兴起与启示——评<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以独作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发表文章1篇,参与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报告撰写,参编著作1部,参与译著2部,参与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新时代特大城市社会结构演变及其治理研究”调查项目,并获优秀访员称号,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始于上大:孕育科研学术梦想,开启明理学术人生 2018年,袁博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攻读社会学博士,今年已是他学习社会学的第十个年头。从本科初识群学时的兴趣使然与浅尝辄止,到硕士阶段的学术规训与习惯养成,再到攻读博士学位时的方向抉择与深入钻研,在研习越来越精与深的同时,心中对于这门学科的认知也越来越宽与广。
(论坛发言) 攻读博士学位并非易事,学术研究更是要严谨对待,这一过程离不开导师对他的鼓励与引导。“从每天的日常闲谈中启发研究兴趣,到每周的师门读书会深入探讨,再到月余的学术会议全程参与,海东老师给我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与科研机会,我也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学术锻炼中不断成长着。”袁博说。
(师门合影) 除了向导师学习,向师兄师姐们学习也十分重要,师门优良的学习传统与氛围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说:“师门里既有博士期间就能发表《社会学研究》的师兄,也有三年就能一口气完成发表、毕业、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的学姐。最为关键的是,师兄师姐们都十分乐于帮助后辈、传授经验,这也令我受益匪浅。”
(赴日交流) ?热情奉献:传承优良传统,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作为学生党员,袁博尊师重道,与同学相处融洽,并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各类活动,有很强的上进心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还作为社会学院的学生代表之一,在社会学院与文学院等党员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科研感悟,向兄弟学院的硕博士党员们介绍社会学专业,并对相关疑惑进行解答。“我觉得研究方法与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好的方法和习惯能让科研创新工作事半功倍。”袁博说道,“若能帮到其他同学或是产生一些共鸣,我也感到非常高兴。”
心得分享:充满好奇,保持自律,热爱生活·? 当被问到有什么科研感悟可以给研究生师弟师妹们分享时,他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首先,生活和学习的进程都不是单纯靠计划就能落地的,而需要将其内化成为日常习惯。”学术需要劳逸结合,生活更是需要亲情、友情、爱情与陪伴。完整、丰富、真实的生活体验,对宏大社会背景变迁与自身微观生命历程之间关联性的密切关注,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推进科研与生活的有益之匙。
(学术年会) 其次自律也是提升学业的重要因素。至于如何增进自律,袁博的经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尝试从规训自己的身体开始:健身、跑步、规律作息与饮食等。在充沛精力的基础上,才能将能量更高效地投入学术与科研。”沉得住气,静得下心,钻得进去,科研成果也就会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没有谁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一件伟大的事情,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和研究思路,不断坚持和努力,就能发现世界的多样性,创造更多可能性。
越努力、越幸运! 让我们以袁博同学为榜样 坚定信念、厚积薄发 收获属于我们的独特风景!
来源:社会学院 编辑:张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