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3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随着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市着力加强卫生医疗人才队伍和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为着力点,竭力开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梯次合理、服务优良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健康南宁建设谱写新篇章。 加强合作 建设重点学科品牌 8月2日,“湘雅名医李凌江教授工作室”与“湘雅名医郝伟教授团队工作室”在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专家团队“结对式”指导市五医院情感障碍团队和成瘾医学团队,每季度来院坐诊及进行技术指导1次。平时还将通过远程医疗会诊、指导课题研究、示教查房等方式与市五医院进行交流合作,让南宁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国家级精神科名医的优质医疗服务。 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不仅是湘雅名医在我市建立了名医工作室,王福生院士工作站,韦立富、韦贵康名医工作站,施焕中专家工作室等也落户我市各医疗机构,对医疗事业的学科发展起到了示范带教、科研带头的作用。 自《南宁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实施了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科)品牌创建计划。近两年来,市财政累计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支持市级公立医院临床特色优势专科品牌建设。目前,通过自治区专家评审,累计支持市属医疗机构23个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和11项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 重才惜才 增强人才队伍实力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科科长黎洪棉从事整形修复外科、美容外科临床工作20多年,是南宁市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优秀人才之一。他通过干细胞移植技术解决细胞损伤性疾病,为皮肤软组织损伤、各种难愈性伤口、颜面部软组织缺陷畸形、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患者提供可行可信的治疗方案。“由于南宁市对医疗人才的渴望和真诚,让我选择了这里。”黎洪棉说。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了南宁市专业化紧缺人才培养重点计划项目,加大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南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适当放宽对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在全日制学历、年龄、配偶安置等限制,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便利。2018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共引进各类卫生人才1440名,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33名、中级职称108名, 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72名。 借助“外力”的同时,我市也在不断强化“内功”。我市投入5831万元在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八医院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投入1400万元,分批次对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在岗乡村医生脱产培训;2018年起实施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培养,每年招收新生约250名。另外,我市还选拔一批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卫生人才赴国外开展科研交流3个月,2018年以来,有20名医务人员分赴德国、匈牙利、加拿大等国家交流。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培养人才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目前我市6名医师被列为广西医学高层次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人选,14名医师荣获南宁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5人荣获市第八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完善设施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有了人才,当然还要有完善的医疗服务设施,两者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病患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目前,我市正持续加快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不仅为医疗人才提供“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健康保驾护航。 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达1173.26万平方米,比“十二五”末增加59.62万平方米,增加乡镇卫生院四类设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救护车等)493台,乡镇卫生标准化率达96.7%。到2020年,计划投入56.297亿元,实施场地场所建设、设施设备配备及信息化工程等项目。 我市连续三年将“智慧健康”信息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19年纳入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卫生项目有22个,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有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门诊楼、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综合门诊楼,年内完成主体建设的有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综合楼等。另外,4个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已全部投入使用。有了更好、更先进的医疗服务环境,医务工作者就能发挥出更专业的医疗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南宁日报 记者 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