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5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昨天清晨,杭州的天阴沉沉的。 上午8点30分,一辆装有手术器械和人体器官运输专用箱的车子,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驶出,车上还坐着浙大一院OPO器官获取专家团队的医务人员,他们的目的地,是88公里之外的嘉兴市第一医院。 一路上,医生们都很沉默,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的器官捐献者,有着和他们一样的身份——41岁的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陈怿。 嘉兴市第一医院ICU重症监护室,陈怿妈妈拉着陈怿的手,做最后的告别。 车子在高速上行进,那头的嘉兴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里,陈怿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就像熟睡一般。病床前,年迈的父母拉着她的手,把头低埋,泣不成声,一旁的丈夫早已是泪眼婆娑,一遍一遍呼喊着爱人的名字。监护室外,自发赶来的同事们站成两排,眼眶湿润,轻轻啜泣。 这是他们和陈怿的最后一次见面。 陈怿被缓缓推出重症监护室,进入手术室10:15,陈怿被缓缓推出重症监护室,在亲人和同事的无限留恋和不舍中,进入手术室。 12:50,陈怿给世间留下了最珍贵的生命礼物:肝、双肾、角膜。 14:53,热爱医学的陈怿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礼物到达浙大一院,在这个移植国家医疗队,至少会有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生,2位视力障碍患者重见光明。 器官获取手术前,医生向器官捐献者默哀查房时突然昏倒 10天后抢救无效宣布脑死亡 6月4日上午,正在查房的陈怿,突然昏倒在地,心跳呼吸骤停。同事们紧急帮她做心肺复苏,10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转入ICU进一步救治。 头颅CT显示,陈怿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动脉瘤出血可能。 在随后的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医生找到了“右大脑后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正当大家都在庆幸这颗深藏在颅内的“定时炸弹”终于现身,并联系次日将陈怿转送上海手术时,不幸再次降临。 6月13日凌晨,陈怿又突发昏迷,紧急送往上海医院抢救,然而术后,陈怿陷入深昏迷。 6月14日下午,陈怿转回嘉兴市第一医院,被初步判定脑死亡。 从小就想当医生 高考填报志愿全跟医学有关 陈怿,1977年出生在浙江海宁,是家里的独生女。或许是受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从小陈怿就爱跟着父亲去医院,父亲做门诊,她就在一旁乖乖等着。 6岁那年,一天吃饭时,陈怿突然用稚嫩的声音,朝着父母一本正经地说出:“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那时,“当医生”这个心愿种子,已在她小小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后来,陈怿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她的五个志愿,全跟医学有关。同年7月,她如愿考上了江西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事眼中的“全能型”好姐姐 患者眼中善良温和永远笑眯眯的医生 父母眼中的孝顺女儿 在同事眼中,陈怿一直都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乐于助人的科室“全能手”和热心人。 中间排左一为陈怿医生“皮肤科门诊工作量大,号源供不应求。陈怿除了负责临床一线工作,还承担着科室规培教学秘书工作。”在皮肤科殷文浩主任的印象中,自2001年陈怿毕业后来到医院皮肤科工作,就给科室带来了新的活力,每次交给她的任务,从不推诿,总是出色完成。 皮肤科严凤娟主治医师,回想起和陈怿共事11年的点点滴滴,边说边掉泪,“在我眼里,她是‘全能型’医生,对患者亲切认真,笑脸相迎,很多老年人不知道怎么用药,她耐心地教完一遍又一遍;她对年轻医生从不保留,把自己钻研的新技术,手把手交给我们。她热爱生活的人,每周都会买一束鲜花放在科室,总是买水果和大家分享,她是我们的好姐姐。” “性格开朗”、“凡事都好商量”,是同事们对陈怿的最深印象。临床工作繁忙,但每每同事们有事,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他们解忧,“有我在,你们放心去吧”。 而在父母眼中,陈怿的孝顺,他们逢人就夸。 大学毕业后,陈怿在嘉兴工作,父母留在老家海宁。虽然医生的工作很忙,但陈怿总会挤出时间,回老家看看父母,哪怕只是一起吃一顿饭就匆匆赶回来。 父母最后一次见到陈怿,是今年端午节。陈怿带着爱人和女儿,回家陪他们过了个节,还给他们买了新衣服新鞋子。 “这么多年,我和老头子的衣服鞋子,都是女儿买的。夏天还没到,她已经提前帮我们把夏装都买好,送到家里来了,从来不要我们操心。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们买衣服了……”说到这些,陈怿妈妈泪湿衣襟。 器官捐献 让生命延续 73岁的医生父亲替女儿做出人生最后的选择 “把她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了,救治更多人吧。”6月14日,当得知女儿已被初步判定脑死亡后,同样作为一名医者,陈怿73岁的老父亲,在征得爱人、女婿的同意后,为她做出器官捐献的决定。 “我自己也是一个医务人员,对于器官捐献比一般人要了解多一点。从内心情感来说,把女儿的器官捐献出去,有点痛心。但反过来一想,把有用的器官捐献出去,帮助到更多人,更有意义。我知道,她生前已经进行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志愿登记,她愿意帮助别人。现在她嘴上插着管子不能表达意愿,如果她是清醒的,她也肯定会说‘我愿意’。” “我女儿一生都以治病救人为傲,她做医生18年了,但即便她再工作18年,也才60岁,为病人工作的时间太短了。捐献器官,是她用另外一种形式造福病人,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寄托和念想。” 说到这里,这位73岁的失独老人,不禁哽咽。 浙大一院OPO专家团队运送陈怿大爱捐献器官回杭州谢谢陈怿 谢谢器官捐献者家属的大爱无疆 6月14日、15日,浙江省红十字会组织浙大一院OPO专家团队、脑死亡评估专家团队和器官捐献协调员,两次奔赴嘉兴市第一医院,对陈怿的病情进行评估和确认,最终确认陈怿已符合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适合器官捐献。 “陈怿父亲说,他是医生,女儿也是医生,能为医学事业做点事情,女儿短暂的生命也算是有意义。”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雍涵,参与了这次器官捐献的全过程,被陈怿父母、爱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 浙大一院OPO办公室主任、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评估组核心专家吴晓梁,这样评价陈怿的器官捐献:“这是我从事过上千例的器官捐献案例中,具有特殊意义,非常感动我的一个器官捐献者家庭。陈怿父女两代医者,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诠释了什么是真正对患者最无私最至高无上的仁爱。” 正在出差途中的我国著名肝移植专家、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闻讯后,专门从国外打回电话。“陈怿医生的义举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大爱精神,她捐献的不仅仅是珍贵的器官,更重要的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珍贵的种子,在全体医护人员群体中,在整个社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据了解,浙大一院器官移植学科经过20余年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肺移植近10000例。其中,2019年元旦至今,完成肝移植127例,各类大器官移植的质量与数量均在全国领先地位。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王蕊 金丽娜 诸胜涛 |